黄烨菁基本情况 学术经历: 1995.9- 1998.7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 1999.9- 2000.8 德国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进修 1997.9- 2001.7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 2001.7 开始至今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 2002.5 – 2002.6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参加美国福特基金会“女经济学者培训与合作研究项目” )进修学者 2002.7 - 2002.8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商学系 访问学者 2003.11-2004.8 世界中国学论坛组委会办公室 项目官 2004.5 - 2004.7 美国犹他大学经济系(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访问学者 2005.8-2005.9 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经济与金融系 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 l 专著: 《经济强国——中国崛起的趋势与目标》,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合著); 《2004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合著); 《2003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月(合著); 《经济发展的全球观》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年4月(独立); 《新棋局——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年4月(合著); 《中小企业国际合作》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合著); 《社会政策:欧洲的启示对中国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3月(合著) l 论文: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安全“,世界经济研究 2004年10月; “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与技术扩散”,世界经济研究 2004年2月; “福利国家及其社会政策”(合作编译),社会观察,200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4/12)全文转载;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转型” 学术月刊 2003年8月,(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欧洲中小企业的创新——影响因素与政府支持” 世界经济研究 2003年4月; “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 2002年7月,(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国际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 国际观察 2002年6月 “从出口导向战略到融入经济全球化战略” 世界经济研究 2002年1月 “货币一体化的形成条件”,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8年12月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和趋势”,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3月 “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对上海四个高技术产业的分析”,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2004年12月; l 负责与参与的课题: 独立承担课题: 社科院2003年“新近博士科研项目”课题“信息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社科院2005年青年课题“产业全球化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模式”; 社科院2002年青年课题“欧洲中小企业创新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澳中理事会2003-2004年度竞争课题,“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专著即将出版) 参加课题: 社科院重点学科课题“新开放观——对传统开放观的反思与重构”(张幼文负责),2004年; 外经贸委课题“上海抓住WTO后过渡期扩大开放机遇”(张幼文负责),2004年; 国际合作课题(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合作)“社会政策:欧洲的经验和中国的挑战”(周建明负责),2003-2004年; 全国软科学研究项目“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发展战略研究”(伍贻康张幼文负责),2003年; 社科院世经所重点课题“千年回合与经济全球化走向”(“双赢丛书”之一)(张幼文伍贻康负责),2000年; 社科院世经所重点课题“全球村落——一体化进程中的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论丛”之一)(伍贻康张幼文负责),1999年; 上海市教委博士点建设项目课题“世界经济学高级教材”,(张幼文负责),1999年; l 获奖情况: 1.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个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和趋势”,1997年; 2.上海市第五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集体),《全球村落——一体化进程中的世界经济》,2000年; 3.上海社会科学院“巾帼建功”优秀成果奖,2003年 4.上海社会科学院1996年、1997年“优秀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