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上海外资外贸稳量提质的底色、成色和亮色

发布者:杨慧倩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0

编者的话

中国第一个5万亿元GDP城市诞生。20251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一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随后发布的2024年经济成绩单显示,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926.71亿元,同比增长5.0%

5万亿元是什么概念?从世界看,5万亿元超过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GDP。从全国看,仅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9个省份GDP超过5万亿元。从自身看,上海一路走来,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达到2万亿元,2017年超过3万亿元,2021年突破4万亿元,2024年突破5万亿元,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

上海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116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在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可以用4个关键词概括,分别是“好”“升”“快”“进”。“好”就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升”就是城市核心功能巩固提升。“快”就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加快。“进”就是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样设定在5%。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组织专家分析上海经济的底色、成色、亮色,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上海积极强化稳外贸支持保障,提高利用外资质量。2024年,上海外资外贸基本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的稳步增长,主要体现在底色、成色与亮色三方面。

上海外资外贸的底色:深厚且多元

历史积淀深厚。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24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上海实际使用外资折合人民币1243亿元,外资企业多达7.5万家,贡献了本市约1/4GDP、约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此外,上海拥有众多国际化的商业、金融和文化机构,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数量众多,国际化氛围浓厚。

产业机构多元。外资外贸结构持续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和拓展。上海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进口以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外资在上海的投资领域广泛,涵盖金融、制造、服务、科技等多个行业。以金融服务为例,截至2024年底,上海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30%

政策支持强劲。在设立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政策推动下,上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资外贸发展的政策。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保税展示交易等创新政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助力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外资外贸中心。

基础设施完善。上海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上海港,以及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两大航空枢纽,通信网络发达,为外资外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万标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上海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领先全国。

上海外资外贸的成色:

高韧性、高科技和高竞争性

供应链体系完整。上海外贸拥有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以集成电路为例,上海正逐步形成从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到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市场布局多元化。上海的外贸伙伴遍布全球,包括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多元化的市场布局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上海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2024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1.67万亿元,增长6.4%

高质量外资集聚。上海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2024年,上海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超5500家,来自法国、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增加明显。上海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24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认定数超过1000家,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认定591家。

上海外资外贸的亮色:

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近年来,上海海关开辟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通道,试点运行邮路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推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不断提升上海口岸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整体效能。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单量同比增长12.4%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上海持续深化数字贸易领域政策创新,其中,临港新片区发布《数据跨境出境负面清单》,虹桥商务区试点便利化访问国际互联网。2024110月,数字贸易增长5.8%

绿色贸易强劲增长。2024年,上海市“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同时,上海在绿色低碳供应链和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进展显著,推出全国首个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国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扩大再制造件进口清单。

外商投资领域表现亮眼。上海近年吸引了大量高质量外资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电动汽车)、西门子风电设备制造基地、通用电气(GE)的智能制造中心和施耐德电气的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落户上海,微软、IBM等国际巨头相继在上海设立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0305

作者张鹏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