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蓓文:2023年世界经济走势背后的“推手”

发布者:杨慧倩发布时间:2023-12-26浏览次数:39

2022年至2023年的情况来看,影响国际经济形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凸显五大安全问题


 首先,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凸显供应链安全问题。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全球投资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一度出现供应链断裂的情况。疫情还影响商品流通,进而阻碍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


 其次,世界陷入能源危机,凸显能源安全问题。全球用于生产能源的大部分原材料价格都非常高。因为能源收费大幅增加,生产的产品也变得昂贵,冶炼厂的成本随之上升,金属价格也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第三,全球性通胀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凸显经济安全问题。其传导机制是: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断裂,导致通货膨胀;能源供给不足导致企业生产运能不足,跨国公司投资意愿跟着下降,从而改变其业务的全球布局。其中,乌克兰危机爆发对大宗商品价格和能源价格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凸显金融安全问题。自去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欧等国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造成俄罗斯金融市场大幅动荡,西方资本纷纷撤离,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飙升。乌克兰危机尚未结束,巴以冲突又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投资的碎片化。


 第五,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实践困境,凸显气候安全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达经济体内部也不再是铁板一块。


 经济治理出现新变化


 全球经济新格局下,经济治理的内涵和特征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主要包括: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正在从一个中心向多元化转变;全球经济治理的范围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制开始从国际向国内延伸;全球经济治理的两种模式(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从碰撞、对话、互动趋向磨合。


 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2023年,中国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美联储新一轮加息的外溢效应,以及欧美对华投资限制进一步升级。不过,2023年,中国也迎来一系列新机遇,主要包括:中国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金砖国家的历史性扩员将促进金砖合作机制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的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2024年的2.9%;预计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稳步降至2023年的6.9%2024年的5.8%。总体来看,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形势预计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标水平。


 可见,未来的世界经济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已出现复苏迹象。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3-12-24

 作者:赵蓓文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