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 沈玉良:加快形成高质量国内规则 为主导国际经贸新规则作准备

发布者:杨慧倩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14

本文刊载于2023年9月20日《解放日报》特3版:上海自贸区10周年特刊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生物制药、电子支付和无人驾驶系统等前沿领域已具备优势地位,而这些领域无论在国际标准还是国际经贸规则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年,当下的内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梳理清晰过去10年的探索经验与创新成果,方能在新起点上找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方向。对此,本报专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研究员沈玉良

记者:10年来,上海自贸区方案从1.0版演进到3.0版,许多创新经验都在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上海的优势是什么?

沈玉良: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上海自贸区突破了我国在重大领域的制度瓶颈。与过往的碎片化改革不同,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

制度创新是以产业为载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自贸试验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集聚了全国最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集成电路全程保税监管试点,生物制药中研发产品进出境的分类制度创新,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离岸贸易便利化举措以及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支持国产大飞机企业入区运作,促进了自贸试验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新起点上,上海自贸区要在哪些方向发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沈玉良:我国正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上海自贸区首先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抓紧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

首先,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的33项试点举措,要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产业优势和优质企业集聚的优势,在再制造产品进口部分,已承认境外合格评定机构资质适用境内机构等效条件,除特定新金融服务,允许试点地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服务,鼓励境外专业人员依法为试点地区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大众市场软件不将软件源代码转让或获取作为贸易条件,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相关的所有转移,实现可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等,并在这些领域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

其次,紧密结合产业和企业需求,争取更多高规则条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在货物贸易领域,重点围绕供应链贸易中的制度型开放举措,在临时入境、全球维修和再制造等市场准入领域形成高质量的国内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推进以跨境交付为重点服务贸易方式的制度型开放试点。在数字贸易领域,促进电子支付、电子发票、无纸贸易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商贸便利化,在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上促进高水平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形成。

最后,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根据产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推出有利于先锋企业发展的国内规则,为未来中国主导和参与国际经贸新规则作准备。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生物制药、电子支付和无人驾驶系统等前沿领域已具备优势地位,而这些领域无论在国际标准还是国际经贸规则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这需要通过加快形成国内规则,以保障前沿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