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2000年至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79.1亿美元猛增到1046.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40.1%。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2.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1.2%。二是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在国内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2%上升至2010年的28.9%,进出口增速大大高于全国26.4%的平均增速。三是上海优势服务贸易领域不变。运输、旅游和咨询服务贸易2010年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6.9%、28.2%和11.4%,合计占比达到76.5%,其中,运输、旅游、咨询服务这三项占据上海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四是上海服务贸易依然保持较大逆差。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逆差额为233.91亿美元,位居全国之首。顺差主要来自于其他商业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逆差主要来自旅游、运输、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
从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业将成为上海未来服务行业和服务贸易整体能级和规模提升的助推器。金融服务贸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以及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服务将成为未来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增长点。其中,服务外包和软件信息服务出口将成为推动上海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引擎。
两个主要问题与瓶颈
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服务贸易领域内部发展结构不平衡。运输、旅游等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贸易增长迅速,其贸易额已经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0%,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进出口额在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二是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发展不均衡。
造成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缺陷的原因以及解决上述问题面临的瓶颈在于:第一,上海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规模尚小且服务能级较低。第二,上海高端服务行业在产品、业务、工具、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上海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第三,服务业FDI的溢出效应体现得还不很明显,尤其是对高端服务贸易的拉动效应尚未显现。第四,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尚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第五,高端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第六,高端服务行业的垄断现象依然严重,不仅表现为有形的市场进入壁垒,例如对投资规模的限制、对行业经验或技术资质的限制等,而且还体现在因缺乏透明性管制导致所谓“明宽暗管”、“玻璃门”等无形的进入壁垒呈现出难以遏制的趋势。第七,政府服务和促进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政府针对服务贸易发展尚未建立包括税收制度、信用制度、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贸易便利化与法治环境的一揽子系统性服务和促进体系。第八,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软件信息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企业面临成本涨、融资难、税费高、人才缺的四面夹击,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服务出口业务发展。
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上海服务业优势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为此,推动上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选择上海具有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发展条件且具有较强集聚、辐射服务功能的高端服务行业进行重点突破。
从上述上海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看,上海竞争力较强的部门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也很快。此外,服务外包的发展空间同样十分巨大。
高端服务行业的发展动力更多来源于制度环境的改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推动上海高端服务行业及相关服务贸易领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应聚焦在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品牌树立、制度保障、人才储备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为此,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放松行政管制,打破行业垄断,以体制制度创新激活高端服务行业的市场活力。目前对服务业FDI开放程度低的领域,基本都集中在高端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贸易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创新发展。因而应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积极引进海外的跨国银行、保险、计算机信息类跨国公司以及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企业,提高上海高端服务行业的资源集聚和创新能力。
第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体制,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通过直接引进外资高科技服务企业等方式,利用外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高端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
第三,打造高端服务贸易领域重点服务企业的国际品牌效应。充分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等多种方式,在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专业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行业率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树立“上海服务”的品牌形象。
第四,优化和完善政策法规制度构成的软环境,是高端服务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主要涉及税收、市场准入、便利化措施、信用及监管环境。其中,完善高端服务行业信用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促进高端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加大高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运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立高端人才的信息跟踪和联系机制。同时,营造适宜高端人才生活的便利环境。
第六,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同时,应高度关注风险投资、出口担保、中小企业融资、出口退税等影响高端服务贸易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采取相应的金融、财税扶持政策,以及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的创新发展。
最后,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安排,充分发挥金融、信息、咨询以及服务外包行业中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集群,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提升高端服务行业的能级,促进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201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