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价格上涨的理性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7-28浏览次数:383

 进入8月份以来,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的势头,加之前期的房市火暴以及国家数万亿投资的可能影响,许多人士纷纷担忧中国是不是开始步入通货膨胀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是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依据的,通常情况下,当CPI>3%的增幅时,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得称严重的通货膨胀了。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CPI20091-7月同比下降1.2%,进入8月以后,因猪肉、鸡蛋等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扬,有望走出负值的阴影。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8月食品CPI环比增幅将大幅攀升至1.4%~1.8%,非食品价格环比增幅为0~0.2%CPI环比增幅为0.5%~0.7%,同比增幅为-1.2%~-1%,均较7月有较大幅度上涨。

事实上,按照统计尺度,在当前的指标中,食品是所有八大类商品中权重最大的分类项,在CP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是30%多,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猪肉价格在食品的占比是5%6%。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有人担心CPI可能持续走高的可能是不无道理的。但是,据此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期,却未免有些草率。原因是:

第一,我们不难忘记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彻底结束,中国经济仍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走向繁荣。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指标,我国的出口还没有出现根本逆转,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程度还不高,真正对经济总量发挥作用的还只是投资。因此,现在当我们看到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势头时,就认为是通货膨胀,确实有些过早。因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隐患还没有根本消除,而前期旨在刺激经济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开始产生作用。

第二,从这轮价格上涨的核心商品看,具有明显的恢复性上涨的含义。

尽管8月以来,我国的猪肉价格确实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我们不能忽视,猪肉价格在前期已经存在被压低的情况。一般来讲,从猪的饲养到加工成肉食,其生长季在四个半月的时间,2008年年底刚好是完成一个生长季,因此去年年底猪肉的供给迅速提高,导致价格下降。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上半年,这两个月生猪的存栏木数不断下降,客观上助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第三,从去年以来,粮食价格提高,导致生猪的饲养成本提高。

按照通行法则,生猪价格与粮食价格之比(即肉粮比)为5~5.512007年国家出台了刺激粮食供应的政策,促进粮食价格上涨。到今年上半年,肉粮比一度达到4.51。显然,这个比例意味着生猪供应商因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导致收益降低,结果必然引起供求关系的调整。到目前为止,肉粮比大致维持在5.81的水平,应当说,这个价格略高于合理水平。当然,我们对此也不必过分担心,据农业部统计,今年7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亿头,比上月底增加300万头,已改变了今年以来连续6个月的下降势头;能繁母猪占全部生猪存栏的比重为10.7%,高于9%的正常情况水平。这表明未来生猪供应是有保障的,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问题。(选稿:上官贤)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东方网20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