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九次党代会专辑)胡晓鹏:“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7-28浏览次数:818

 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对实现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贯穿于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全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就需要理清楚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首先,国际大都市是上海城市功能的基本定位,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

从国际经验上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它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成为国际大都市不仅仅是关系着一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关系着该城市所在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显然,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连续15年的经济两位数增长,上海城市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据上海市统计局2005年公布资料显示,2005年上海市“实有人口”已超过1900万;而外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增加139万人,年均增长27.8万人。面向未来,上海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还有举办世博会、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等重大机遇,它有可能也有必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更为重要的是,上海要真正发挥引领全国的作用,就必须把自己定位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本功能上,这是因为,上海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既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也将为中国从全球竞争格局中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利益。由此来看,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它将促使相关措施、政策聚集到这一目标上来。

其次,四个中心的建设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是直接反映国际大都市是否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在实践中需要有具体的衡量尺度。“四个中心”的成功建设,就是国际大都市的具体体现。我们都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灵魂,它是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得以壮大的先决条件,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就是支撑大都市未来发展的基础;贸易的活跃程度、交通航运的完善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海而言,这两个方面也都极为重要。纵观世界上主要的大都市,如东京、纽约等,它们都具有发达的商贸体系和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发展上海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是事关上海未来经济发展的大事情。国际经济中心是以新型产业为基础的生产中心,它是上海知识创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文化创意能力的综合体现,理应是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站在新的更高起点,放眼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新型产业体系为有力支撑的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第三,“四个率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也是具体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四个率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针对上海实际,对上海未来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寄予的更大期望。从另一个角度看,“四个率先”也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实现“四个中心”阶段目标的手段。其实,率先不仅仅代表着时间,它更是一种压力,一种推动上海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压力。在这一压力的驱使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定会取得重大突破。毫无疑问,这些内容既是现代化大都市经济社会层面应具有的内容,同时,也是上海实现“四个中心”的基本保障。并且,科学发展观则是贯穿于“四个率先”的基本线索,其中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率先推进改革开放是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把现代化大都市理解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的话,那么,“四个中心”的建成就是由基本目标分解而来的阶段目标,而“四个率先”的发展要求实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也是确保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