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所徐明棋研究员专访:务实建立符合东亚三国现状的自贸协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29浏览次数:70

    28日,为期三天的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在韩国首尔结束。首轮谈判取得何种进展,谈判前景又将如何,还会遇到何种挑战?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

  徐明棋表示,三国此次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可谓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新进展;但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的不确定性、已有的投资贸易壁垒及谈判政治意愿的变数等因素将使得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推进面临更多挑战。他还说:与其期待谈判在广度和速度上有立竿见影的成果,不如存有一份合理的预期:务实地建立符合东亚三国现阶段发展状态的贸易协定。

  中日韩自贸区自2003年启动民间共同研究到本月进入正式谈判,至今已走过曲折10年。对于此次谈判的启动,徐明棋指出有两大重要背景。

  一方面,当今世界已进入抱团发展时期,在当前全球经济情势下,发达国家极力避免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搭便车,导致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久陷僵局,多边贸易合作难有进展,各国纷纷转投地区层次贸易合作。而鉴于中日韩三国在资源、技术、资金、市场上的较强互补性,以及产业结构差异和地缘优势,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框架是三国发展的共同需求,此次谈判的启动有内在的必然性。另一方面,美国强势主导下的TPP谈判,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中日韩三国再次审视各自需求,寻求可能更为温和的区域性接近。徐明棋进一步指出,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近来全球各大经济体在贸易领域竞掀合纵连横之风。

  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徐明棋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在他看来,若能建成自贸区,将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中日韩三国之间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资金的流动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三国间的政治分歧的解决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

  不过,他同时也指出,在对全球经济贸易环境有一份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也须对中日韩自贸谈判前景存有一份合理的预期。尽管中日韩三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着较好的分工体系,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谈判将一帆风顺。

  具体而言,在谈判程序上,一般来说,自贸谈判要经历货物贸易协定谈判、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以及投资协定谈判等阶段才能最终达成,这一进程往往要历时数年。在经济层面,三国保护其国内特定产业的需求是谈判无法回避的阻力,在关键问题上有所让步的要求增加了谈判难度。比如,日韩对自身农业保护程度较高,而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日韩市场的封闭性亦给谈判带来挑战。在政治层面,东亚地区敏感复杂的历史政治因素很可能牵制自贸区谈判进程,放慢协议达成的速度,使经济利益让步引起民众情绪的更大反弹。尤其是日本参与了多个不同框架下的自贸协定谈判,谈判的政治意愿尤其值得关注,这可能是达成三国自贸协定最具风险的因素。

  此外,外界还对中日韩自贸区与美国所倡导的TPP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十分关注。尽管美国一直对中日韩三国的区域合作存有戒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启动持不欢迎的态度。徐明棋对此分析道,事实上,一个在贸易合作上更加开放的东亚,将对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不仅不会对美国产生较大的直接冲击,反而美国也将从中获益。

  而对于中国而言,徐明棋强调指出,除了努力提升国内产业结构,以积极应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可能带来的调整和挑战之外,中国在经贸协定的参与方面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应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机制的发展建设、推动现行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促成全球多边贸易体发展的局面,同时防止自由贸易协定被政治化,以抵御其他区域自贸区带来的客观上的排他性冲击。此外,还需意识到,谈判中的利益平衡是艰难的,需要三国共同努力,做出适当让步,避免零和博弈。徐明棋说。

    来源:文汇报 201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