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棋:积极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建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18浏览次数:46

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日本加入TPP谈判所带来的挑战,专家指出除了苦练"内功"适应新的规则外—— 积极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建设。

  日本15日正式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加入谈判后,TPP自贸区经济规模约达2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四成,有望成为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谈判最终结果将对全球贸易体系、贸易规则以及地缘政治带来何种影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

  谈判前景或充满变数

  近年来,美国一直积极推动TPP的发展扩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明确表示,把推动TPP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点。

  应该说,TPP并不是一份简单的经济合作协议。美国有其深层次的战略考虑:通过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徐明棋说,目前,亚太区域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美国一方面不愿错过亚太经济发展的良机,同时也希望通过设置一定规则继续主导这一地区未来政治、经济等格局的变化。与过去的经济合作协议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内容,这些内容更有助美国推行有利于自己的标准。

  13日,第十六次TPP谈判扩大会议在新加坡闭幕。谁也不愿妥协成为本次会议最突出的特征。一些与会人士认为,随着谈判向前推进,阻力越来越大,对TPP谈判预计在今年10月份取得重大成果普遍表示担心。

  对于TPP自贸区谈判的前景,徐明棋指出,包括日本在内,参与谈判的国家都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做出双层博弈,需要平衡错综复杂的利益,可以预见谈判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景充满变数。而谈判最终结果将对全球贸易体系、贸易规则以及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影响,也将对各项自贸区谈判进展带来冲击。

  新兴国家须积极应对

  尽管前景充满变数,TPP谈判一旦成功,将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产生何种影响?

  徐明棋认为,从短期来看,TPP带来的直接压力不会非常明显。因为中国在加入WTO之后逐渐开始适应一些国际贸易、经济规则,并已经在国内有关行业和部门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从长期看,TPP机制一旦成功建立,势必将改写亚太地区经济贸易的游戏规则,而中国如果不积极应对,将会处于被动接受新规则的不利地位,届时国内有关行业将受到冲击。

  中国加入WTO后,调整了国内经济结构和规则来适应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现在如果要马上适应新一轮的调整,恐怕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一个很大的挑战是,美国想要制定的规则,对我们一些基本经济原则和框架都有所触动。因此,从战略的意义上说,中国面临这样的一个新挑战。其他新兴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徐明棋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要在现阶段去影响TPP规则的制定似乎并不容易,但也有积极的应对之策苦练内功:重新审视全球新经济规则制定的趋势,顺势而为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找到有比较优势的发展领域,通过结构提升和制度改革来适应新趋势。关键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规则的产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美国力推TPP确实有制约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潜台词,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业需要做出调整,要心中有数。

  在提升国内竞争力的同时,徐明棋认为,中国还需要加快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巩固中国与东盟、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在主要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加快其他经贸谈判的步伐,积极参与有关地区规则的制定。

  世界上约有200多个各种层面的贸易协定,而中国目前只参与了7个。中国在经贸协定的参与方面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应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等机制的发展建设。此外,徐明棋指出,WTO多边贸易机制有被一些发达国家刻意边缘化的趋势,中国也应与其他金砖国家一起,努力推动现行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促成全球多边贸易体正在发展建设的局面。

    来源:《文汇报》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