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针对以上议题,近日经济日报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周宇。
首先,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纽约和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差距,周宇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差距在于缺乏非居民参与,需要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作为全球进行人民币金融产品交易的平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非居民提供的人民币金融产品种类越多、规模越大,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就会越高。当前需建立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和海外人民币投资中心,以此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疏通人民币回流渠道。
其次,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我国产业升级的关系而言, 周宇指出: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相当艰巨的转型任务,而金融业属于高端的现代服务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通过促进金融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而使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还可通过集聚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通过上海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来源:《我们需要怎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