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交与城市形象研讨会”综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1-07浏览次数:1138

20081031,世经所在院113会议室召开了“城市外交与城市形象研讨会”,会议由世经所所长张幼文主持,黄仁伟副院长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此外,会议还邀请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研究室主任钱玉林、上海市外宣办研究室主任任小文、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陈志敏、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芳、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学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苏宁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主题发言。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研究室钱玉林主任首先介绍了上海国际交往的特点、作用及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他认为,近年来上海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外事活动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层次也越来越高,但同时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在国家的国际外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国际交往也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在城市交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最后,他谈到了上海外事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他认为,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上其他同级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外事的法制建设比较滞后;外事资源的整合利用还不够;外事人才队伍的政治意识、政策水平、宏观思考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上海今后要在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强外事法制建设、完善大外事体系建设、加强外事队伍建设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上海市外宣办研究室主任任小文从“城市外宣工作与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的角度介绍了中央和上海在外宣工作上的最新动向。上海外宣工作主要有活动、媒体、网络三个方面。活动包括国字号的活动如世博会,市级活动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学术活动如中国学论坛,其他外宣活动如上海文化周等。在媒体和网络宣传方面上海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下一步就要做好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建设,成为上海向世界展示的新窗口。此外,还要建立文化交流基地,筹建为外国人服务的图书馆及外国记者服务中心等;加强载体建设,以书籍、视频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上海形象。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金芳认为,上海要想真正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除了要在经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全民教育素质等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外,还要大力发展民间外交。上海以往的外交形象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而在其他国际大都市中外国商会组织是很密集的,这些民间组织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国际外交的功能。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历史上的外交资源,并且在文化、媒体等层面上加大开放度,甚至可以将上海定位为冒险家的乐园。

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杰在发言中提到,上海今天承担的不仅仅是塑造自身城市形象的责任,还承担着引领其他城市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社会责任。一个好的政治文明要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这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要有助于推进城市的民族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对于人的权利的保障。此外,城市文明要有助于塑造好的城市形象,建设一个开明、开放、有效的政府,要有公平、有序的政府参与,这是城市政治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最后,还需要一个塑造城市良好城市形象的政治行动能力。

复旦大学陈志敏教授阐述了对地方政府在国际交往中的角色变迁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地方政府能够发挥国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各种国际行为主体都在寻求与地方政府进行交往;第二,中央政府鼓励地方走上这个国际舞台;第三,地方政府也在努力拓展国际的空间,加强国际合作。教授还深入分析了城市和地方政府在中国外交体系当中的角色。他认为,城市和地方政府首先能够发挥国家外交代理人的角色,同时,还能扮演合作伙伴,即在中国中央政府的一个总体政策框架指导下,地方政府自主从事一些国际活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苏宁博士的发言主要就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地位和形象的提升问题进行了探讨。苏宁认为,城市形象和城市地位可以借鉴软、硬实力的理论进行辨析。城市形象主要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世博会对上述二者都有很大的实际和潜在推动作用。对于上海的软硬实力而言,世博会既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也能起到展示和传播效应。而言他重点从感官识别、行为识别、规范识别、理念识别等四个角度,对2010年世博会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

之后,黄仁伟副院长总结到,发展城市外交不仅仅只局限于外宣办和外事办这两个政府机构,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涵。应该大力推进上海学术外宣、学术外交的发展,应该在中国这个大体制范围内建设上海外交的形象,考虑在政府外宣、外事机构之外设计这两个机构的民间形式或中间形式,并且发展上海本身的民间组织。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契机,更好地建设上海的城市外交,展示上海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