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年会会议综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0-15浏览次数:718

2008915,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年会“变化中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召开。

会议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陈宪教授主持。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幼文所长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教授作会议发言。张幼文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对外开放的新问题”,他分析了对外开放三十年后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指出这些变化使得中国的开放面临着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对此,需要对于开放战略调整进行进一步探索与思考。华民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美元冲击、价格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他从康德拉季耶夫的经济周期长波理论出发,指出世界经济可能从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之时可能已经开始了下行周期的开端,而目前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极有可能是来自于美元贬值等外部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于治理通胀是毫无办法的,必须采取竞争性政策,主要是减税与放松对政府垄断行业的管制,增强企业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经济难题。

年会下半场由张幼文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兰宜生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华东师大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吴信如、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英丽教授作了发言。兰宜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反向思考”,他认为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取消以往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减少贸易摩擦是有好处的,中国应当将优惠政策减免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孙立坚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金融抑制和金融脆弱性——东亚增长模式的反思”,他认为中国与东亚增长模式有着共同的特征,即政府通过对重要金融变量(汇率与利率)的控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金融条件,同时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外部资金的流入,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廉价生产要素进行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由此造成的金融抑制,也使得东亚国家在面对世界金融动荡以及由此带来的要素价格波动时缺乏应对的方法,如何发展更具灵活性的金融体系以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这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难题。吴信如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关于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及其对内外平衡的影响”,他指出,虽然从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17%以上,但是由于期间美国采取的弱势美元政策,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其实一直都在低位运行,这使得中国的内外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丁剑平教授的发言是“关于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参考货币篮的分析”,他分析了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参考货币篮子的问题。潘英丽教授的发言是“斯蒂格利茨资本流动怪圈: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她首先指出斯蒂格利茨怪圈是指在国际资金循环中出现了新兴市场国家以资金支援发达国家(如许多东亚国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得不偿失的资本流动怪圈;美国由于掌握世界货币发行权,使得它只需要扩大信用,而不是依靠出口,就能够进口大量的制成品、消费品;而发展中国家分化为两类:一类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物质产品加工制造,另一类是中东、俄罗斯等的资源输出国;英美等国依本国强大的市场软环境以及金融、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获取了大量的附加值;这使得全球经济不平衡加剧,对于中国也造成了冲击,中国需要从制度变革、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强直奔管制等方面着手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