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强国梦——记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8-02浏览次数:2130

 

 

人物简介:张幼文,1951年生,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世界经济基础理论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著有《世界经济学》、《比较经济政策》、《双重体系的扭曲与外贸效益》、《当代国家优势》、《体制竞争》等,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社会兼职有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家、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咨询组成员、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等。

 

2004114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毕业典礼隆重而热烈,聂耳《毕业歌》的旋律在回响,第19期中青班四支部表演的合唱是老歌新词——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人民的期望!听吧,强国的号角已吹响!看吧,富民的道路还漫长!我们是要选择还是?我们要做仆人把重担挑肩上,我们不能为私利让人民忧伤!我们要实践宏伟理想,不愧为祖国的栋梁;我们今天为求索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复兴的巨浪!

 

台上高亢激昂,台下群情振奋。一曲终了,掌声雷动。歌词填得真好!中央乐团的教授说。填词的是中青班学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他有一个强国梦啊。熟悉张幼文的学员说。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对自身肩负责任的清醒认识,也是一位学者强国梦的激情迸发。

 

倾心关注祖国强盛

 

张幼文长期从事的是严肃而又枯燥的世界经济理论研究。2002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第一期重点学科建设启动,社科院世经所的世界经济被确定为重点学科。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幼文为学科制定的研究方向是强国之路探索跨入21世纪,中华民族也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能感受到新纪元的开始——民族复兴的曙光已初露端倪、国家强盛的梦想正趋于现实。他那部严肃的学术著作是饱含深情开始下笔的。

 

一年以后,由他主编的《强国之路论丛》六卷本出版。两年后,由他与副手共同主编的80万字的《经济强国》、《强国经济》姐妹篇出版。两本书探索了四大主题:中国和平发展的趋势、目标、战略与道路,2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了研究。他写道:这是我们,一群期盼祖国强盛的学界之人为同样期盼祖国强盛的你传递的一点思想火花。愿这火花点燃你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激情,点燃你为民族复兴而行动的智慧。

 

2003年起,张幼文与国际关系学科带头人黄仁伟教授合作,带领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几十位专家每年一次发布《中国国际地位报告》,成为国内外学者争相先睹为快的年度报告。科学展现中国建设经济强国道路上新的跨越,客观记录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中新的进程。报告的封底词就是他为这一工作定的宗旨。为了更准确认识中国国力,科学提出战略重点,他带领所里几位中青年骨干创建了经济强国指数,以三层八类58个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经济实力国际比较的新方法,为中国国际地位的科学评估进行了探索。

 

新开放观引起震动

 

200512月,一篇题为《从廉价劳动力优势到稀缺要素优势——论新开放观的理论基础》的文章在《南开学报》上发表,不久《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相继转载,英文版《中国经济学人》开始翻译,论文被一再引用,网上点击率迅速上升。

 

张幼文的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因为他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观点:中国靠利用廉价劳动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是相对不利的,这种单一化战略必须转变为多层次战略,科技、人才——这些我们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培育要成为开放新阶段的重点。

 

在浦东干部学院,张幼文的报告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陷入深思:发展是硬道理、但不等于说GDP是硬道理,外资外贸数量是硬道理。各地政府的指标追求加速了中国的高增长,也正在使我们开放自相残杀、利益流失、环境损害、资源耗竭。高新技术产业大量进入中国,但市场开放却没有换来技术。”“对外开放中也要讲科学发展,我们早就该知道这一点了。领导干部们听后感慨万千。这也正是张幼文在多篇论文中反复论证的观点:新开放观理论的基点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对外开放

 

在南京大学,偌大的一个报告厅被挤得严严实实,地上从走道一直坐到讲坛前,走廊里站着的学生看不见演讲人只能侧着耳朵听。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统计方法对国力与发展成就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正处于有出口而无产业,有产业而无技术,有技术而无产权,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名牌大学经济学研究生们深刻理解着这几句有点绝对的话的确切含义。

 

张幼文是一个国际经济的专业研究者,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积极鼓吹者。在中国申请加入WTO最困难的时候,他用大量文章、报告证明加入WTO是中国的历史性跨越,这将使中国真正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新开放观是张幼文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他第一次提出这一理论的两三年来,十几篇论文发表了,在各地外经贸干部的学习会上,在专家企业家汇集的论坛上,在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会议上,他的一次次发言都让人沉思,又催人奋进。过去的道路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今天中国已经走进了新的历史阶段。完成了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的任务后,我们还要全面小康,中等发达,富民强国,新的阶段要新的战略。

 

战略建言理论支撑

 

长期以来,张幼文是从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来支撑他的强国梦战略政策建言的。

 

1991年,他引进了国外国际经济学的扭曲新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外贸效益分析,建立了说明中国现象的广义扭曲论1993年,他先提出体制竞争新概念,指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问题是改革国内不适应创造国际竞争力的体制;后来他用这个概念作为个人文集的书名,以《强国论——中国在开放中崛起走向强国的道路》为最后一篇,既反映了他全部基础理论研究的定位和归宿,也体现了他始终心系祖国强盛的一片赤子之心。

 

1999年,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夕,他提出了按照WTO规则组成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个WTO成员方一体化关系的建议,通过这种一体化关系强化两岸经济联系,为国家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几年后这一见解已经被广泛认同并在港澳与内地之间开始实践。2003年,他出版了《当代国家优势》一书,从经济全球化机制分析证明,中国要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注重培育高级稀缺生产要素,从全球经济视野而不只是出口导向上规划发展战略。他带着强国梦无数次地参加了各种内部研讨,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中国外汇体制的改革、加入WTO后的对策、上海外贸外资战略、科教兴市战略与政策、十一五发展规划、市人大财经专家会议等重要场合,总能看到张幼文的身影。

 

张幼文注重战略研究,但他又一直注重把这种研究放在坚实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上。1985年,他率先引进国外的经济学政策学理论,不但翻译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名著《经济政策:原理与方法》,还发表了创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学的论文,被同行认为是国内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学者。1989年,他从发现世界市场上存在着国民价值增值机制出发,用价值增值论重新审视了由西方学者创立的各种国际经济学理论。专著《价值增值论》获得了上海市严格匿名评审的出版资助。1991年,他引进德国体制政策理论,加入了自己的微观基础政策概念,出版了《比较经济政策——经济改革的理论思考》。

 

培养人才建设团队

 

作为世界经济学学科的带头人和研究所所长,张幼文不仅始终站在科研的最前沿,还注重培养学科各个层次的科研人才,建设科研团队。在继承历任领导工作的基础上,现在世经所已形成了由老中青三代研究人员组成、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科研队伍。目前该所拥有从事世界经济研究方向的在职正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3人、博士学历者20人,4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基本上都拥有博士学位。在上海市一次学科建设评估会上,同行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研究学科一直是上海社科院的一个重要学科,其研究力量和规模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名列前茅。

 

张幼文注重在科研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自从承担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以来,他先后为硕士和博士生开设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专题研究高级国际经济学等课程。从1993年他被评为博士生导师起,他又先后指导或协助指导博士生近40名,其中近30名已获得学位。学生的论文涉及世界经济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多个方面,他的一些重要观点通过博士论文得到了深入阐发。

 

张幼文善于把学科建设与培养青年人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新学科《世界经济学》教材已经出了四种六个版本,第一本是上世纪80年代时他与导师合作完成的,后三本都是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的。2001年,他配合前所长伍贻康教授合作主编《经济全球化论丛》18本,既引导了科研方向,又为大批中青年学者发表作品创造了条件。老市长汪道涵为丛书写了总序,还特地从医院出来参加了丛书的首发式。丛书获得了上海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多位青年人获得了引以自豪的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开放观研究启动后,从理论探讨到实地调研,近20个人的团队被组织起来。通过这个项目,要使世界经济研究明确现在的重点与方向。张幼文说。

 

张幼文卓越的领导才华和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使该所的智库建设更符合上海社科院的功能定位和国家以及上海现实发展的需要。真正高水平的智库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的简单总和,智库建设需要发挥集体力量。在社科院的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上张幼文被安排作经验交流发言。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使张幼文感悟到集体的重量。他说,无论是在直接的决策咨询研究中,还是在为决策需要作战略性基础性研究上,团队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完成课题上实行老中青结合,既是研究工作后继有人的需要,也是有效履行智库功能的需要。

 

 

原载《文汇报》(上海)2006年8月2日,《领军人物》专栏报道

记者:沈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