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2024年,包括上海在内的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GDP。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对经济大省提出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今年,进一步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作为中国第一个5万亿元GDP城市,上海如何贯彻落实“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要求?市委书记陈吉宁在3月12日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四个放在”,在稳增长促转型、挑大梁作贡献上展现新作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进展,在以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化落实国家战略上实现新突破,在深化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上彰显新成效,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上焕发新气象。
重担在肩,实干为要。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约请专家围绕“上海如何在挑大梁作贡献上展现新作为”撰文,供读者参考。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5年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为全国发展挑大梁、谋布局,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不仅是光荣使命、责任担当,也将进一步提振上海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
激发改革活力,勇挑科创大梁
浦东,生于改革,兴于开放。35年前,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35年后,浦东成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
浦东拥有一项项令人骄傲的“第一”。例如,1990年,金桥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3年,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立……
如果说改革成就了浦东,那么开放则铸造了浦东之魂。以张江科学城为例,它的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第一批国家级新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张江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奋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引擎。目前,张江科学城已设立企业逾2.4万家,拥有外资研发机构19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2家,外资企业371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张江科学城确立了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功能定位,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发扬首创精神,探索机制创新
首创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在于上海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以上海自贸区为例,2013年上海建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出台了首张自贸区负面清单,形成了向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3年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至今已落地80条试点措施。
在深层次改革方面,聚焦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四个方面,上海自贸区积极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建设外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支持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制修订,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方面迈进一大步。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以首创首试为特征,上海自贸区开创了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开展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建立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交换系统,支持上海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条数据交易联盟链,探索以数字赋能金融、贸易、投资、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上海自贸区承担了桥头堡的重任,以自贸区建设为着力点,联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数字转型,辐射长三角、辐射全国、辐射全球,成为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重要举措。
彰显开放中国,提供世界机遇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统筹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向世界彰显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实施进出口平衡战略的中国。
相对于投资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战略可以理解为商品的“走出去”(出口)与“引进来”(进口)。从出口导向战略转向进出口平衡战略,不仅是贸易结构的转型,还是与外贸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型。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汇聚了大量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本土企业,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引领了消费时尚,成为衔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新桥梁。通过“‘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完善跨境电商规则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成为上海提升国内国际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的重要实践。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时面向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平衡布局,为世界提供机遇,为上海谋求发展,是联结上海“五个中心”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纽带,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应对大国博弈的重要平台。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04月21日
作者:赵蓓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