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交流与扩大进口”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杨慧倩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10

318日上午,周琢副研究员以“面对面交流与扩大进口”为题做学术报告,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主持会议。

周琢副研究员首先以Andersonvan Wincoop2004年提出的“距离消失之谜”引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即使在关税等政策性壁垒降低后跨国贸易仍面临巨大的“隐形”成本,这些成本并不仅仅是关税,还包括运输费用、边境延误、合规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语言差异等因素。其中,信息成本和制度差异(如法律、语言)被视为贸易成本框架中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的跨国流动正是降低这些信息和沟通壁垒的关键渠道:当企业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需要派遣人员获取当地市场信息、建立信任关系或提供售后服务时,这些人力交流成本就成为贸易成本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但是从信息获取的准确度或是真实性方面,面对面交流仍然不可替代。周琢副研究员着重介绍了与面对面交流存在密切关联的国家认知度的概念,国家认知度是一国居民对另一国的总体理解和直观认识,包括对该国的制度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国家认知度的正面改善将提升一国居民对于他国产品的偏好(Preference),进而使得一国进口更多他国的产品。随后周琢副研究员详细讲解了论文《面对面交流与扩大进口:基于国家认知度的视角》的主要内容,相比于以往文献,该文将“国家认知度”纳入进口偏好的研究框架,从人员对外交流的角度审视消费偏好的动态变化,试图为探究信息互通与进口决策之间的关系提供经验证据。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人员到访对于中国进口的影响系数收敛至0.615,意味着中国人员到访上升10%,中国进口将上升6.15%。最后,周琢副研究员给出了基于本文的政策建议:第一,加大国际航线与运个网络投入;第二,培育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语言环境;第三,注重信息真实性与宣传渠道建设。

会后,与会人员围绕“面对面交流与扩大进口”的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