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几点思考”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杨慧倩发布时间:2025-02-25浏览次数:14

 

225日上午,杨雪峰副研究员以“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几点思考”为题做学术报告,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研究员主持会议。

杨雪峰副研究员从货币基调、历史回溯、宽松空间、宽松制约和宽松风险五个方面对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的实际情况及前景进行了介绍。自2024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确立了“适度宽松”的货币基调,要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回溯历史,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一直维持着稳健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在以较慢的速度宽松货币,而上一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2008-2010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期。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的宽松空间主要包括降准(1-1.5个百分点)、降息(0.5个百分点),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如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但货币宽松同样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信贷需求不足、货币传导机制、净息差、汇率、中美利差,尤其是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难以上升。最后,杨雪峰副研究员指出了宽松货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如广义货币(M2)和CPI变化的相关性问题,以及日本等国杠杆率上升后也没有摆脱经济困境的问题。

会后,与会人员围绕中国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