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烨菁研究员作题为“新形势下上海科创中心国际地位、创新合作及其挑战”学术报告

发布者: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2-23浏览次数:470

20211221日上午,世界经济研究所召开学术研讨会。世界经济研究所黄烨菁研究员发表题为新形势下上海科创中心国际地位、创新合作及其挑战的主旨演讲。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研究员、副所长胡晓鹏研究员,所内全体学者参与会议。

黄老师从研究基础、文献整理、研究方法、现实发展和政策启示这几个方面出发,就全球城市、知识流动、创新要素、创新合力中美科技战等关键词,对上海的创新政策和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疫情发展后的变化,提出了上海作为创新城市的应对策略。

 首先,她对知识流动和创新要素流动的文献做简要分析。从全球城市理论视角下的知识流动层面来看,上海在国际知识连接中发挥积极效应。从城市创新要素流动的视角来看,跨国公司研发趋于国际化,其在华研发究竟是研发孤岛还是存在技术外溢,则有待考量。

 其次,她指出,应从多维度的创新要素来对城市创新合作进行评估。她根据全球城市创新排名的指数分析,运用创新合力的概念,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等领域对创新城市进行排名。结论表明,在新兴技术学术研究领域,上海表现并不突出,较2020年报告下降7位,排名21;十项新兴技术排名中均未进入前五,在新兴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后学术研究的落后现象仍然存在。此外,通过对比上海北京和深圳的创新合力、分析上海与国外城市间创新成果流动,发现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她结合上海聚集国际化人才流的现状,对上海吸引人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当前中美科技战延续的态势,对于中美科技合作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回顾中美关于人类社会共同关系的科技公关项目、探讨中美民间对抗疫合作的积极态度后,她对中美未来科技合作的延续性进行展望。其一,中美在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对抗将会延续,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将长期处于竞争状态,创新体系闭环模式是必然选择。其二,中美面临合作机遇,中国应依托自身大市场创新应用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在疫情后公共卫生研究领域与美国和全球展开合作。其三,人才流动是上海提升创新要素潜在增长的积极因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应重视人才流动。其四,国家应重视科研宜居环境的提升,增加上海科研创新内生动力。

 在场学者认真聆听了黄老师的观点,并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整体环境、具体问题等领域与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的顺利召开,促进学者对于上海科技创新领域的认识,加深了对于创新研究方法和思路的理解,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