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英副研究员作题为“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变化趋势及上海的应对”学术报告

发布者: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2-07浏览次数:233

    2021127日上午,疫情后全球价值链变化趋势及上海的应对主体研讨会在世经所会议室顺利召开。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唐杰英副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对疫情后的全球产业链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及上海的影响作出深入分析。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研究员主持,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所内全体科研人员参与会议。

会议主要包含三部分:首先,胡老师对唐老师的演讲表示欢迎;其次,唐老师从全球产业链调整趋势、全球产业链调整原因、此调整对上海的影响以及上海应如何应对四个方面对疫情后全球价值链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世界经济研究所学者就唐老师的主旨演讲进行提问和交流。会议的主要成果和科研报告综述如下。

唐老师围绕趋势、原因、影响、应对这四个纬度对全球产业链调整进行分析。首先,全球疫情持续的背景下,国际间要素的跨境流动受到限制,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产业链在贸易、GVC参与度等领域出现变化。

其次,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六点:一是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下降,导致全球产业链的延伸受阻;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差距缩小,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其运用自动化设备取代劳动力程度提高,因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比较优势不断弱化;三是多变贸易自由化进程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和非关税政策降低进口量,限制全球产业链链扩张;四是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贡献度提高,内部供应链趋于成熟,削弱了全球贸易强度;五是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导致中美相互贸易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对中美双边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六是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及产业链布局的影响力度,进而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

再次,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变化,使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投资等政策更侧重考量供应链安全因素,此前效率、成本、创新驱动的占比下降。总体而言,全球产业链从全球化分工布局向区域化甚至国内化转变。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的影响逐渐突出,推动产业链纵向聚变和横向聚变。对中国而言,疫情或将加剧中国产业链的“内部化”趋势,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影响力与脆弱性并存。对上海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上海全球产品创新功能较弱、缺乏全球影响力的数字服务平台,在此轮全球产业链重组中易被替代。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将提升上海在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长三角地区较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以及形成的区域间分工协作支撑上海提升区域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上海构建以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体系提供契机。

最后,上海应该依托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推进重点产业布局;依托上海产业基础,促进产业发展向价值链高端爬升;依托长三角区域协同,借助上海的口岸优势和区域引领,吸引产业链高端链节的集聚。

世界经济研究所全体学者认真聆听唐老师的发言,并针对全球价值链的展开激烈讨论。会议促进了与会人员对全球价值链变化的认识,加深了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相关问题的理解,促进了有关全球价值链变化不同观点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