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者: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08-26浏览次数:893


2021714日下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研究员致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胡晓鹏研究员分别主持会议相关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世经所前所长张幼文研究员及世经所前副所长徐明棋研究员参加会议并发言。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冯德连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原党委书记张二震教授、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葛顺奇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高汉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探索》主编陈伟光教授、《新华文摘》编辑部专栏责编李朱副编审、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黄烨菁研究员、高洪民研究员、盛九元研究员、苏宁副研究员参加会议并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高子平、科研处处长杜文俊、智库处处长于蕾、党委宣传部部长汤蕴懿、院办副主任盛垒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部分研究生等国内学者约80人参加了会议。

在开幕式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研究员致开幕词。王德忠院长首先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院内外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当前国际环境较为复杂,逆全球化浪潮在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蔓延,传统国际经贸治理体系产生适应性障碍,围绕国际经贸规则和治理体系产生的主导权之争日益激烈。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应发挥何种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始终关注的重点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围绕“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与中国对外开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两大议题展开研讨。

在议题一“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与中国对外开放”,上海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指出当前中国外部环境面临六方面的新变化,分别是全球税收协议问题、全球基础设施计划、全球气候治理问题、高标准全球经贸规则、西方国家的技术联盟、军事上的北约全球化和印太四国联盟北约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研究员认为中国拥有的劳动力禀赋优势以及中国国内的大市场效应和用户基础是中国数字平台和5G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和信息的全球流动是中国构建全球数据中心的前提。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指出国内内循环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侧需求不足,提高居民消费率,降低企业和政府收入占GDP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打通内循环的关键环节所在。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指出新格局下全球经济治理面临四大新特征,一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正在从一中心向多元化转变,二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范围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三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制开始从国际向国内延伸,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从碰撞、对话、互动趋向磨合。

此外,南京大学商学院原党委书记张二震教授聚焦于江苏视角,提出江苏对外开放的特点符合要素跨境流动这一全球化主要特征,贸易、投资一体化是助推江苏获得迅速发展的核心动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探索》主编陈伟光教授指出避免“世界大分裂”需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经济脱钩、科技脱钩、制度脱钩。《新华文摘》编辑部专栏责编、副编审李朱从编辑视角指出在引用文献时应力求严谨、避免过度解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区域与国别研究室副主任盛九元研究员提出应特别关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全球经贸治理体系相结合,避免形成数字鸿沟。世经所IPE研究室副主任苏宁副研究员认为全球治理格局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中国全球城市的发展应适应开放战略、开放模式、开放面向、开放效益的新调整。

在议题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国世经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指出在高质量发展时期,贸易和投资由要素差异驱动转为制度优势驱动。追求制度性开放应避免制度非中性问题,避免有些国家利用国际规则的确立作为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中国期待建立公正的、具有普适性的规则,使国际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冯德连教授指出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开放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全球治理路径、制度型开放路径、产业国际化路径、企业国际化路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副所长徐明棋研究员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战略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机会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的市场。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胡晓鹏研究员结合英国、日本、美国的历史经验得出结论,内循环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外循环作为外来风险,是导致内循环出现崩塌的一个主要来源。

此外,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葛顺奇教授指出中国应从扩大开放、实施全链条和全场景的便利化措施、实施激励措施、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保障投资权益、保障安全等六个方面扩大利用外资。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高汉教授指出在改革开放“双循环”背景下,上海应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一流的人才高地、建立一流产业和技术、建立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流的自贸区、打造一流的民营企业,进而将上海真正打造为新高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建平教授指出,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境内不会有助于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深度与广度。相反,有效避免债券市场美元化,低成本释放流动性,降低再贷款业务,扩大人民币资产业务是加快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洪民研究员呼吁大家对传统货币理论进行反思,并重视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债务合同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化研究室主任黄烨菁研究员聚焦半导体行业和纺织行业两大规则敏感型行业,指出中国需积极应对并预判美国的政策动向,同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预先警示和政策支持。

最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幼文研究员进行会议总结。张幼文研究员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大国优势、大国功能、大国能力、大国条件、大国特性,因此,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以大求强!


1:王德忠院长致辞


2:参会专家线上发言

3:会场集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