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婷副研究员作《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与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学术报告

发布者: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05-26浏览次数:331

5月25日,张广婷副研究员为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作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与信用评级的有效性》的学术报告,报告认为在过去投资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下,地方政府偏好基建设施投资,导致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日益攀升,债务风险逐渐积累是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质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聚是以往地方政府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产生投资冲动的外化体现,合理的债务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但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信用评级未能同步反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自从2015年第一家央企——保定天威集团涉及债券违约后,截至目前,我国已有9家AAA级发行主体、11家AA+级发行主体出现了债券违约。

随着城投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城投债的信用评级却未发生明显变化。背靠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城投债是各信用评级机构竞相争取的“优质客户”。评级机构出于维系市场份额和地方行政部门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可能会提高对部分信用瑕疵的容忍度,使得城投债信用评级结果普遍偏高。虽然城投债信用评级高,融资成本低于一般企业债,但其相对基准利率的信用利差近年来不断提高。2019年,各信用等级城投债发行人的融资成本相比2018年均有所增加,低级别主体的成本增幅更大,成本优势进一步缩小。发行人债务风险越高,信用评级越低,信用利差越大这一传统的信用传导机制不再适用。

据此,张广婷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上给出三个研究假设,认为:一是,城投债发行时,信用评级未能有效反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高,信用评级降低信用利差的作用越弱;三是本文进而采用信用评级残差的方法度量信用评级的软信息,发现软信息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提高,软信息降低信用利差的作用减弱。并给出实证研究结果,指出当前城投债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完善,无法及时反映发债主体风险水平,且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对信用评级降低信用利差的作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指出,一方面,地方政府不能过度依赖低融资成本的城投债,不断扩张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打破刚兑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如何提高信用评级有效性,使其真正反映发债主体和债项本身风险,不仅是监管机构和评级机构的关注重点,更是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