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团询问兰州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滴水贵如油”──干旱中的靖远县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历史上的丝绸古道重镇。距兰州
靖远是甘肃最大的菜乡,也是甘肃最大的羔羊集散地和最大的优质水稻生产县,还是甘肃的科技教育大县。但是,靖远缺水,严重缺水。靖远县十年九旱,可以说“滴水贵如油”。在全县18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68个村、30894户、13万人长期居住在极度干旱的山区。干旱半干旱山区占全县农业生产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特别是2002年秋季以来,靖远县全境发生持续多年的干旱灾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旱灾损失之严重,为近50年来罕见,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据统计,2003年全县降水量
“政府关怀”──曹若人饮供水工程
靖远县的严重旱情惊动了中央领导。胡锦涛总书记于
靖远县曹若人饮供水工程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
目前,工程建成后已显现六方面效应。一是结束了当地老百姓千百年来长期用水难、盼水苦的历史。二是降低了干旱山区群众取水劳动强度和远距离拉水的艰难程度。三是减轻了群众自己从黄河用车辆运输水的经济负担。四是减轻了政府长期解决群众吃水问题的救济负担。五是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特别在大旱之年可让群众腾出更多的时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转移劳动力投入再生产。六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扶贫开发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靖远县曹若人饮供水工程将黄河水从山下引到山上,彻底解决了当地的人畜饮水问题,为靖远县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人蓄饮水工程的成本约13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当地百姓集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其余全部由政府出资。平时的用水成本在每立方米6元多,但政府补贴后当地百姓只需支付1.53元左右,真正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精神,提高了党在当地群众中的威望和凝聚力。
“科技扶贫”── 若笠乡抗旱救灾走出新路
若笠乡位于靖远县城西南部,年平均降雨量
与此同时,高湾乡在靖远县科协的积极努力下,引进争取到非政府组织项目──农村综合发展科技扶贫项目。该项目的援助机构是香港乐施会,合作机构是爱德基金会,由靖远县科协牵头实施。该项目突出了“生态科技扶贫”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参与式管理”的工作方式,旨在改变农村社区的贫困状况,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增强社区自我发展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妇女的发展。该项目实施后,建成小水窖471眼,每年减轻农民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而多支出近30万元的购运水费经济负担。
高湾乡经验推广以后,若笠乡党委、乡政府意识到,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必须走科学化发展的道路,要通过农业技术的发展解决当地靠天吃饭的现状。据乡党委书记介绍,文冠果具有种植成本低、耐旱、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其果实可榨油,出油率达到50%,生存期可以达到50年;科学种植玉米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提高玉米的亩产量。若笠乡党委、乡政府将依托饮水工程的富余水,积极发展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基础固农、节水科技强农、林牧经济补农、新兴产业富农的路子,做大做强旱作高效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这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给干旱山区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西北地区的发展不仅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资金不足也是制约西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交通不便,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很难筹集到大规模的资金。农村靠天吃饭,而城市工业的发展又遇到资金不足、完全依靠矿产资源等问题。尤其严重的是,外资不愿意进来,国内银行也以赢利为重,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西北地区的农村和城镇中小企业,导致农村和城镇中小企业发展困难。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