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研究员应世经所党总支的邀请做题为“新冠后世界经济研究的主题”学术报告。世经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赵蓓文研究员主持会议,世界经济研究所全体党员、科研人员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网络视频会议。
报告开始张幼文研究员重点阐释了新冠疫情的深刻内涵,指出新冠疫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甚至是一个大的历史转折点,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十年前大萧条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正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今后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重点议题。张幼文研究员还总结了新冠疫情后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五大方向,并指出了世界经济需要重点关注的十大问题。
方向一,国际合作的新机制。新冠疫情暴露出当前国际合作短缺的窘境,可能加剧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各个国家需要通力合作。方向二,全球产业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布局。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断,加速全球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可能出现一些新兴产业,如健康产业、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方向三,国家政府职能调整,“大政府”治理模式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采取干预甚至参与市场经济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市场经济行为,是“大政府”的重要表现。方向四,国家间文化、制度以及价值观差异与国家间矛盾激化的可能。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宁可放弃健康权,也要守住人权与自由权,体现政府权威性和公民集体意识较弱,反映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而且美国的“甩锅”行为,可能导致中美矛盾激化。方向五,民族之间互信程度降低,民族主义上升。新冠疫情的蔓延进一步强化了各国的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上升可能会为世界带来灾难性影响。
问题一,世界经济是减速、衰退还是萧条?张幼文研究员认为,用“萧条”定义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更为准确。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及买卖关系的重建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世界各国出现经济内向化趋势至少将维持五到十年,而且这些都是在全球未出现重大事件的假定。问题二,全球治理将可能出现什么局面?张幼文研究员认为全球治理会出现倒退甚至停止,但公共卫生的国际合作依然会存在。在新冠危机的叠加下,中美关系可能出现脱钩甚至对立,全球治理将面临中美关系变化和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问题三,各国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当前各国都制定了大量政策刺激经济,但效果不太明显。这些政策可能会导致各国经济的内向化和非市场化,导致各国政府会出现长期的财政约束,以及政府调节能力下降。问题四,新冠疫情是否会导致人民币贬值?新冠疫情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变化是对人民币的不利影响,而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对人民币是利好消息。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取决于国内生产恢复是否有效,投资是否形成真正生产力。问题五,新冠疫情是否导致经济全球化终结了?新冠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但经济全球化受害最大。受新冠疫情影响,跨国公司会选择内向化、本地化、缩短化,倾向通过国内供应链替代国际供应链,这些局面至少将会持续五到十年。问题六,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的出口和国际贸易?中国出口变化不仅要取决于国内的复工水平,还取决于国际的相关供应链。供应国的生产变化,需求国的收入波动,以及二者的叠加作用都是影响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问题七,外资是否会大批撤离中国?张幼文研究员指出,要从多个侧面探讨这个问题,一要考虑政治与经济两个因素哪个作用力更强,二要考虑国家之间的产业差异,三要考虑产业的销售市场,四要看投资国收缩政策的力度。问题八,国际金融变化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挑战?张幼文研究员指出,国际金融将出现美元化现象,将使美元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冠疫情冲击下导致中国国际顺差缩小,将一定程度上削弱人民币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障碍将不断扩大。问题九,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何处?张幼文研究员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是影响中美关系和中国外部环境的关系,新冠疫情是中美关系变化的新构成。中美贸易协定本身谈判难度高,执行难度更高,新冠疫情又增加了协议的执行难度。问题十,中国能不能扩大内需以应对新冠疫情危机?张幼文指出,应对新冠疫情所产生的危机,中国要需要关注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重点关注城镇化,二是重点关注新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