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所召开对外开放40年理论总结学术报告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150

424日,世经所邀请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幼文研究员为世经所全体科研人员做学术报告,主题为“对外开放40年理论总结思路的建议”。会议由胡晓鹏副所长主持。

张老师认为,中国对外开放的40年是巨大的理论宝库,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的实践形成一系列新的国际经济理论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另一方面,对过去40年对外开放的总结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变化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40年开放的两个阶段

张老师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40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2012的前34年,和2012-2018的后6年,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分界线。两个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结构、国内经济目标及全球化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带来战略目标的变化,从原来的以小求大转变为以大求强,自身发展目标也由原来的求生存转变为求小康求发达。与全球化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应对参与转变为积极推动,战略基点也从利用廉价劳动力转变为自主创新。这些变化也使得指导思想出现创新,包括改革开放再出发、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

34年开放模式的理论内涵

张老师分别从发展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及国际经济学三个学科的角度对中国前34年开放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在发展经济学层面,他提出开放型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包括总体内涵、基本路径、动力机制、贸易模式等内容。在世界经济学层面,他提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理论总结,具体包括总体成果、把握时代特征、接受规则、全球不平衡、对世界增长贡献、金融安全及货币国际化等方面。在国际经济学层面,他提出国际经济新规律,在要素流动、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原理、增长机制、贸易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他重点分析了外资主导下的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质疑,指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并不是基于本国要素优势而出口产品,而是以被动的外资主导型出口增长为主,所以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并不是出口导向型模式,而是出口拉动型增长。至于进口替代,他也提出异议,认为国内新兴产业主要来自外商投资,这种技术进步也仍然是外资主导型技术进步。

2012年起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结合三个学科,张老师在发展经济学层面提出新兴经济大国的发展主题,包括发展内涵、目标升级、产业政策、主线创新、发展路径、战略课题等内容。他指出在世界经济学层面需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具体包括高举旗帜、地位变化、全球治理、深化改革、全球化新模式、理论创新等内容。在国际经济学层面,他认为应创新国际贸易投资新模式,具体包括产能合作、投资发展路径等。

未来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课题

就全球化逆转的情势而言,张老师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战略竞争而不是市场竞争,是制度摩擦而不是贸易摩擦,是时代性课题而不是特朗普现象。对于未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他提出了九个新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同于前40年;中国特色发展导向型体制的国际约束(如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以开放求产业发展权的国际约束、当代技术转让国际规则的不合理性、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中的矛盾、中国与发达国家矛盾的成因、对照最高标准扩大开放辨析、关于国际规则的几个根本性问题、及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开放政策主题。

最后,与会人员就中美贸易战、开放与金融安全、对外开放的独立自主性、可控性与开放效率、美国301调查等问题展开讨论。

世经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会议,赵蓓文副所长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