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世经所邀请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世经所前所长伍贻康教授为全体科研人员做学术报告,主题为“欧盟乱局及其由来和反思”,会议由赵蓓文副所长主持。
伍老师指出,虽然欧盟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目前的情形仍不容乐观,欧盟近年来经历的乱局,主要成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概括。
一、 国家主义兴起,一体化遭遇阻力
从煤钢联营到后来的欧共体,其初衷都是建立欧洲合众国的超国家架构。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成立,成员国逐步向联盟机构让渡主权。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反对超国家机构的国家主义逐渐崛起,典型的例子就是以拿回移民控制权为直接目的的英国脱欧。除了英国外,其他成员国也存在国家主义倾向,如中东欧国家中的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这股浪潮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十分不利。近期,作为欧盟创始成员国的荷兰公然质疑德法轴心,这是国家主义兴起的重要表现。
二、 民粹主义崛起,主要成员国轮番陷入困境
从2017年初的荷兰大选开始,各界就开始担忧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进入政府甚至在大选中胜出。荷兰大选执政党获胜后;法国的国民阵线党进入第二轮投票;马克龙赢得法国大选后,德国大选中极右翼的选择党成为了第三大党,且默克尔直到近期才走出组阁困境;英国遭遇的最大困境则是目前的脱欧谈判,无论脱欧成功与否,都会对其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意大利作为欧盟第四大经济体,在刚刚结束的大选中,第一和第二大党都是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其组阁困境和政策走向都将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
三 、南北差距和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欧盟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其成员国差距过大。南北差距主要是南欧国家与北欧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该差距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是显著缩小的,当时也受到大量学者的肯定,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差距有所增加。更令人担忧的东西差距,西欧主要是传统发达国家,而东欧则大多是苏联时期的加盟国,双方在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甚至社会文化传统方面大相径庭,也正是因为如此,中东欧国家逐渐成为反欧盟或者疑欧的主要力量,而且很有可能会长期存在。
对于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伍老师认为简单地判断一体化停滞、倒退还是会继续深入,意义不大,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以下两点,即一体化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欧盟不等于欧洲一体化。
四、 一体化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无论欧盟所处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还是欧盟领导人自身的想法,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之时的环境相比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欧盟成立时拟抗衡的对手苏联已经解体、成员国加入欧盟的动机也由最初的政治理想变成现在的搭便车心理……甚至连一体化的动力也发生了改变,欧洲合众国的理想在现在看来越来越遥远,取而代之的是成员国联盟。
五、 欧盟不等于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除了欧盟这一组织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如非欧盟国家同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安排、或者非欧盟国家之间的组织形式、甚至还有俄罗斯这个重要参与者。从时间跨度来看,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远远早于欧盟的建立。所以,即使欧盟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所停滞、减速甚至分裂,也并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失败或者倒退。况且,欧盟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基本是不可能的,欧盟范围内退欧的呼声已经在脱欧谈判的艰难示范下基本停止。
最后,与会人员就德国组阁后的联合政府走向、欧元汇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欧关系、脱欧谈判的进展前景、全球化的未来走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世经所全体科研人员与部分研究生30余人参加会议,胡晓鹏副所长出席了会议。